每周宏观数据及大事件汇总 - 2023.11.06

时间:2023-11-06

本周宏观数据整理


10月27日至11月3日,美元指数下跌0.43%,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0.02%达到1:7.3186。美国一年期、十年及三十年国债收益率均下跌。黄金期货价格下跌0.22%。比特币上涨2.10%。以太币上涨0.58%。大宗商品中,螺纹钢、大豆期货价格上涨,而玉米期货、纽约原油价格均出现下跌。


信息来源:英为财情、新浪财经等


每周宏观大事件整理


【人形机器人重磅文件发布:到2025年创新体系初步建立,“大脑、小脑、肢体”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】

11月2日,工信部印发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,提出到2025年,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,“大脑、小脑、肢体”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,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。培育2-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打造2-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,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、新模式、新业态。


《意见》提出,到2027年,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,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,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,应用场景更加丰富,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,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。《意见》主要内容还有:


聚焦3C、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,提升人形机器人工具操作与任务执行能力,打造人形机器人示范产线和工厂,在典型制造场景实现深度应用。

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医疗、家政等民生领域服务应用,重点提升人机交互可靠性和安全性,开发具有复杂区域引导、灵活操作、鲁棒行走、多模态人机交互的解决方案,满足生命健康、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求。

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农业、物流等重点行业应用落地,提升人机交互、灵巧抓取、分拣搬运、智能配送等作业能力。

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“链主”企业,带动产业创新资源集聚。

支持建设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、制造业创新中心,凝聚产学研各界优势力量,提升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。成立人形机器人百人会等行业组织,促进技术交流、供需对接、国际合作,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。建设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,推进开源基金会能力建设,加强对重点企业开源项目的支持力度,汇聚全球开发者协同创新。

开展人形机器人标准化路线图研究,全面梳理产业链标准化需求,建立健全人形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,分级分类推动标准制定。围绕基础共性、系统评测、安全可信、行业应用等重点方向,加快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研制。深入开展标准宣贯推广,促进标准落地实施。大力推动我国标准“走出去”,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。

推动实施人形机器人创新工程,围绕专用软件、核心部组件、整机及应用示范等重点任务加大投入。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带动作用,引导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积极参与。


【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举行: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,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】

会议强调,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,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,全面加强金融监管,完善金融体制,优化金融服务,防范化解风险,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,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,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。


会议指出,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,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。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,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。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,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,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。


优化资金供给结构,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、先进制造、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,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,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。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做好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。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,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。优化融资结构,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,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,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,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,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。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。完善机构定位,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,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,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,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,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,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。强化市场规则,打造规则统一、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,促进长期资本形成。健全法人治理,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,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,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,做好产融风险隔离。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,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。坚持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并重,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,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,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。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,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。


会议强调,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,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。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,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,全面强化机构监管、行为监管、功能监管、穿透式监管、持续监管,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,严格执法、敢于亮剑,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。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。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,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,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,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,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,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,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,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加快保障性住房等“三大工程”建设,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。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,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,合理引导预期,防范风险跨区域、跨市场、跨境传递共振。加强外汇市场管理,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,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,健全权责一致、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;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,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,扎实稳妥化解风险,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,严防道德风险;对风险早识别、早预警、早暴露、早处置,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。


【中国10月官方制造业PMI回落至49.5,非制造业PMI 50.6】

10月31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中国10月官方制造业PMI从9月的50.2下降至49.5,再次回落至收缩区间;非制造业PMI 50.6,较前值 51.7小幅回落,但仍处于扩张区间;综合PMI为50.7,比上月下降1.3个百分点,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,但扩张速度放缓。


从企业规模看,大型企业PMI为50.7%,比上月下降0.9个百分点,继续高于临界点;中、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.7%和47.9%,比上月下降0.9和0.1个百分点,低于临界点。

生产指数为50.9%,比上月下降1.8个百分点,仍高于临界点,表明制造业生产仍在扩张,但步伐有所放缓。

新订单指数为49.5%,比上月下降1.0个百分点,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下降。

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.2%,比上月下降0.3个百分点,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。

从业人员指数为48.0%,比上月下降0.1个百分点,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回落。

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.2%,比上月下降0.6个百分点,仍高于临界点,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继续加快。

从分类指数看,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,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,新订单指数、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。


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称,10月份,受“十一”节日休假和节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等因素影响,制造业PMI景气水平有所回落。受9月份较高基数和10月份工作日减少等因素影响,本月生产指数比上月下降1.8个百分点,仍高于临界点,制造业企业生产景气水平保持扩张。从行业看,农副食品加工、汽车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均高于55.0%,相关行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;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、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均低于临界点,企业生产活动放缓。

信息来源:新华社、国家统计局、工信部、华尔街见闻等